2024-02-01 06:39:22 | 评选网
报告显示,包括双一流、原985、原211高校在内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去往一线城市的比例更高,为34%,超过三分之一。而非重点大学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为13%。
报告显示,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北上广深为大学生毕业流向的重点城市,杭州、南京、郑州、武汉与成都次之。对于新一线城市的大学生而言,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去往一线城市的比例更高,达到34%,但也有42%的重点大学学生选择留在本地就业。
数据来源ofo小黄车,制图:城市数据团
从学历划分,越是高学历的大学生,留在本地的比例越低、去往一线城市的比例越高。
哪些城市更受毕业生欢迎?
本次报告还对八座城市的毕业生就业流向做了整体分析,并引入大学生“本地就业吸引力指数”,通过各城市中留在就读城市的大学生数量与大学生总数的比值,衡量城市对本地大学生的吸引能力。
数据来源ofo小黄车,制图:城市数据团
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上海大学生留沪比例达到70%,相比北京的大学生本地就业吸引力指数高出10个百分点,而广州的本地就业吸引力指数为45%。
新一线城市方面,成都对本地大学生的吸引力指数最高,为45%。而杭州以35%紧随其后,南京和武汉水平接近,而郑州大约为20%。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北上广深为大学生毕业流向的重点城市,杭州、南京、郑州、武汉与成都次之。
城市大学生的具体去向,各城市也显示出不同的特点。以广州、成都、南京、杭州、武汉为例:
广州大学生相对偏好省内城市,超过30%去往深圳,前往北京上海的占12%。在南京,大学生发展去向较为明显,基本以长三角为主。杭州大学生有很高的比例留在杭州。武汉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较为均衡,45%选择前往一线城市,与留在本地就业的人数基本持平。
另据《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总体稳定,得益于国家关于推动大学生毕业就业的各项政策,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稳步上升。
为抢人才,这些城市放大招
一直以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都颇受高校毕业生青睐。但近年来,很多毕业生开始尝试更多选择。与此同时,城市之间的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一些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也才采取更多积极政策留住人才。
媒体梳理相关政策发现,今年更多二线城市的留人政策不再仅仅局限于高端技术人才,而是把目光瞄准近800万大学毕业生。政策着力点也放在了毕业生最为关心的户口、住房、创业扶持等多种实际需求上,“零门槛”落户、购房租房优惠、现金补助等措施基本成为“标配”。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随着2018年秋招拉开序幕,近期包括武汉、南京、成都、长沙、西安等十多个城市相继出台应届生就业优惠政策。
例如长沙推出了毕业生购房补贴政策,对新落户并在长沙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生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六万元、三万元购房补贴。
成都市发布的《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明确鼓励青年人才落户,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工作两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可凭单位推荐、部门认定办理落户手续。
今年初,武汉宣布“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计划五年内留住100万名大学生,在10月11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大学毕业生安居保障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将提供首批大学生人才公寓3600余套,今后每年将建设和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的人才公寓,五年内满足20万人的租住需求。同时,意见还提出争取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房子。
以杭州为例,今年出台的《杭州市新引进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发放实施办法》中规定,毕业后一年内在该市用人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硕士研究生每人补贴两万元,博士研究生每人补贴三万元,申请时限为自毕业之日起一年内,一次性发放。
值得一提的是,二线城市对于应届生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智联猎聘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应届毕业生签约二线城市比例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持平,而希望在二线城市就业的比例高达37.5%,高于一线城市的29.9%。从流入数据来看,一些二线城市更是不逊一线,其中,杭州人才流入率高达11.78%成为“领跑者”。
有专家指出,人才从特大城市流向二线城市,可以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中、小城市更好地发展。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刘彦平表示,二线城市加大人才吸引力度,与国家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和创新创业有关,人才就是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所以成为城市“必争之地”。
值得大学生们欣喜的是:越来越多新一线、二线城市意识到了年轻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将他们当成人才来看待。这种人才意识,也将为年轻大学生提供更多发展平台,赢得更多可能.
第一,从一个城市一个省份的角度来说,留住人才是必须的,优质的人才促进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吸收外来的文化。你想想国家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对于优秀的人才,国家总是进行最大力的招揽的啊,人才,是国家进步的基石,对于一个城市,也是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武汉的教育水平挺好的,大学生多,尤其是春运假期等时候,百万大学生回家的盛景,大学生之多,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大学生多也有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留不住大学生。大学生毕业了之后,留下来的比较少,更多的选择回乡工作。这种情况对武汉的发展,其实是不利的呀,没有很多人才留下,培养了这么久的大学生,为了其他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为了发展,武汉决定了这个战略吸引人才。
第二,我也在武汉上学,看过这个战略的想法,对于选择留下来的大学生,政府是有提供福利的。福利这种东西怎么说呢,如果一个人铁了心要回家乡,福利再大也是没有用的呀。可是呢,其实相比于之前的情况,这种福利确实存在着吸引一些人才的作用。比如说我的一个学姐,她在这个政策出台之后,明确地表示了她将来,打算就留在武汉发展了,觉得武汉蛮好的,留下来还是很有发展的进步提升的机会的,这就是这个政策的吸引力了。 评选网
第三,其实感觉这个政策蛮聪明的,充分发挥了地域优势呢。
中国各大城市在校大学生人数排行榜如下:
广州第一,成都第四,北京97.7万,深圳最少,仅13.2万!中国城市在校本科、研究生(硕士、博士)超90万人的有8座城市:
广州143.59万;武汉123.20万;关郑州119.83万;成都102.10万;重庆99.87万;北京97.7万;南京91.81万;西安91.29万。
一座城市的在校大学生数量,与其拥有的本科高校数量及招生规模直接有关!如前三名中各自拥有的本科大学数量为:广州37所;武汉46所;郑州26所。
尽管深圳是国际一线大都市,但其在校大学数量垫底,仅13.28万人,主要是深圳的高校数量不多,招生本科院校仅8所,其中,还有4所是外地高校的深圳分校区: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暨南大学深圳校区。
尽管深圳的在校大学生不多,但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发展机遇,每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优秀大学生前来就业!反观中西部地区的某些城市,虽然在校大学生很多,但真正能留下来的比率并不高,不少都是在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做嫁衣!
以上就是评选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学生毕业以后去哪个城市发展比较好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23-11-30 23:35:47
2024-02-01 06:47:39
2024-02-01 06:39:22
2024-02-01 06:28:22
2024-02-01 06:18:13
2024-02-01 05:57:12